其它機構
圖書館
蘭州大學圖書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909年,1913年以清代貢院遺留的“觀成堂”為書庫,“至公堂”為閱覽室,1946年以后修建二層獨立館舍一座,名曰“積石堂”,面積1616平方米,1962年建成7800平方米圖書館樓。1998年5月,香港邵逸夫先生捐助部分款項,國家教育部批準立項擴建盤旋路校區圖書館,面積達22000平方米(簡稱中心館),2005年9月建成面積38000平方米的榆中校區圖書館(簡稱校區館),總建筑面積達60000平方米。
圖書館是全國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之委員館,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甘肅省中心,CASHL(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西北區域中心,CADAL(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甘肅省服務中心,教育部綜合類查新站,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中國圖書館學會第八屆理事館,中國索引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高校機構知識庫聯盟理事單位,甘肅省情報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甘肅省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單位,甘肅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甘肅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館及秘書處所在館。同時為全國醫學文獻檢索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全國高等院校醫藥圖書館協會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醫學信息學會甘肅省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和全國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絡省級中心。亦為中國圖書館學會與甘肅省圖書館學會授予的全國閱讀推廣示范基地與省級閱讀推廣示范基地。
中心館與校區館實行“統一管理,業務延伸”的管理模式。圖書館加強全校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的整體性規劃,形成全?!皥D書館+學科分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協同保障與服務體系。全館設文獻采編部、數字資源發展部、信息技術部、文獻流通一部、文獻流通二部、信息空間服務部、情報研究咨詢部(科技查新中心、信息素養教育中心)、黨政綜合辦公室8個業務部門(中心)?,F有在編工作人員108人。
按照保障教學科研、保證重點、保持特色、協調發展的原則,逐步形成了文獻總量豐富、類型完備、布局合理、特色顯明、保障協同的文獻資源體系。截至目前,擁有紙質文獻344余萬冊(件)、音像資料2000余種,年訂購中外文印本報刊3000余種,中外文電子數據庫 100多個。涵蓋理、工、農、文、史、經、哲、法、教育、管、醫等十一個學科門類。館藏文獻在文史古籍、自然科學、醫學、外文權威檢索期刊收藏上系統完整,具有特色。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叢書集成、中華文史論叢、中國邊疆叢書和方志叢書,還有較多考古圖籍和金石甲骨文字著述;善本書有《皇明經世文編》等200余種。建成了蘭州大學機構知識庫(IR),開展了“蘭大文庫”、“學位論文”等特色資源征集、保存與數字化工作,設立了西北地方邊疆文獻中心,不斷完善自建特色數據庫,基于CALIS/CASHL/CADAL平臺開展了資源建設與區域服務推廣,廣泛接受社會捐贈,積極參與國內外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協作共享。
近年來,緊密結合學校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面對資源建設環境、信息服務環境與用戶需求環境變化的新態勢,圖書館繼承和發揚百年蘭大的優良傳統,努力打造“特色化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高水平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和專業化的文獻信息隊伍”,不斷創新與深化服務?;A服務得到保障。全館每周自習區開放時間 105 小時,借閱工作平均每周 80.25 小時。設有閱覽室(書庫)24個,讀者閱覽座位5500多席。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圖書館一小時講座”、“4?23全民閱讀——書香蘭大活動”、“蘭州大學信息素養大賽” 等已成為品牌項目;移動圖書館服務、微博微信服務、IC服務深入開展。情報研究工作逐步深化,形成年度《蘭州大學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分析報告》、《蘭州大學科學研究態勢分析報告》、《蘭州大學專利分析報告》等研究產品,為學校的學科建設評估和科研管理決策咨詢提供有效支撐??萍疾樾鹿ぷ鞣€步提升,用戶培訓與信息素質教育穩步開展,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等工作卓有成效??蒲泄ぷ鞒掷m推進。2005年迄今,館員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譯文近300篇;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甘肅省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科技部、省教育廳、中央高??蒲袑m椈鸺靶瓤蒲许椖?0余項,館內科研項目70余項,年CSSCI發文量持續增加,推動了業務轉型與服務提升。
蘭州大學圖書館將“以職業所積累的智慧提供多樣化、專業化和用戶滿意的服務,融入每一位學生的成才、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和學校各項工作的進步中,實現圖書館的職業價值和社會聲望”作為使命,秉承“專業智慧,細節服務”的館訓,以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為契機,不斷探索和完善具有地域特色與學科優勢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提升面向用戶的個性化、增值性服務能力,培育高顯示度的科研成果,提升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水平,成為蘭州大學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的信息支撐平臺、信息素質教育和情報研究咨詢中心、蘭州大學精神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檔案館
【基本情況】蘭州大學檔案館成立于1988年3月,為處級建制。設綜合管理室、業務指導室兩個科級機構。
現有館庫面積1433平方米?,F有館藏13.9萬余(卷)件。館藏有自1908年以來蘭州大學各個時期的檔案:由歷史檔案匯集(立檔單位:甘肅法政學堂、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蘭州中山大學、國立蘭州大學、國立甘肅學院、西北醫專)、甘肅省草原科學研究所、蘭州醫學院、蘭州大學4個全宗組成;內容分為歷史、黨群、行政、教學、科研、基建、設備、出版、外事、財會、產品、實物、聲像等門類;有紙質、感光片、磁盤、光盤等載體形態,數量豐富,結構合理。
【館 藏】蘭州大學檔案館收藏有宣統二年的畢業文憑、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國立蘭州大學校長辛樹幟先生手稿、建國初西北軍政委員會接管蘭州大學的命令、著名歷史學家趙儷生先生手稿、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博士、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院士鄭曉靜博士、中科院院士涂永強博士學位材料、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水均益以及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學籍檔案;收藏有蘭州大學在有機化學、理論物理、原子核物理、敦煌學、西北人口、冰川、沙漠、西北開發等學科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成果材料;收藏有毛澤東主席與蘭州大學校長江隆基合影、朱德委員長與我校校學生合影以及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李政道、楊振寧等著名科學家來校講學的照片、題詞;收藏有趙樸初、李恒濱、秦理斌等著名書法家書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利用情況】依托豐富的館藏,年均利用人次4000以上,為學校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檔案信息。
【編研情況】截止2006年,編有《蘭州大學歷任校領導簡介》、《蘭州大學組織機構年表》、《蘭州大學醫學院大事記》、《蘭州大學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文件資料目錄匯編》、《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資料匯編》、《蘭州大學院士、國家教學名師風采錄》等30余項檔案編研成果。
蘭州大學檔案館安裝有自動防盜監控報警及自動消防報警、數碼拍攝、復印、掃描等現代化設備,正在逐步建設自動化檢索體系,逐步實現檔案數字化。
【榮譽獎勵】蘭州大學檔案館分別于1990年、1994年、2000年、2004年被甘肅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檔案局評為“全省檔案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通過甘肅省機關檔案規范化管理省特級測評。
由于蘭州大學校領導的關懷與支持,檔案館的各項建設日益發展,全館人員正信心百倍地為建成蘭州大學重要檔案的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檔案信息資源利用中心,為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提供檔案信息服務而奮斗。
出版社
蘭州大學出版社創建于1985年元月,是由教育部主管、蘭州大學主辦的學術型、教材型大學出版社。本社以繁榮我國的教育和文化事業為己任,遵循“弘揚優秀文化,推動教學科研,促進經濟建設”的辦社宗旨,依托蘭大,立足西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充分發揮蘭州大學的人才和學科優勢,積極爭取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支持合作,有效利用區域內獨特的文化出版資源,主動參與圖書市場競爭,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大中專教材、學術著作、基礎教育教材教輔、人物傳記、工具書、古籍整理圖書和科普讀物,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學術著作和各類教材出版基地。
蘭州大學出版社現有員工80人,其中,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28人,碩士及以上學歷19人。下設辦公室、總編室、第一編輯室(以大學教材、學術著作為核心業務)、第二編輯室(以高職高專、中職中專教材為核心業務)、第三編輯室(以基礎教育教材、教學輔助讀物為核心業務)、美術編輯室、出版部、市場營銷中心、財務部等管理和業務部門。構建了以第一、二、三編輯室為核心團隊,其他部門密切合作與服務的矩陣式管理組織,形成了一支業務門類齊全、知識結構合理、業務操作熟練的編輯、出版、發行隊伍。
二十多年來,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各類圖書三千多種,產品結構逐年優化,各類教材、學術著作和工具書占編輯出版圖書總數的60%以上。組織校內外專家學者成立了學術著作和教材審定委員會,完善了以提高圖書質量為中心的管理目標責任體系,使得產品質量和品位不斷提高。先后有“世界各國市場經濟模式叢書”、《趙儷生文集》、《西北通史》、《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與發展概論》、《植物細胞融合與細胞工程——鄭國锠文集》等近四百種圖書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許多圖書多次再版,深受讀者歡迎。注重特色圖書產品體系和精品工程建設,精心組織策劃有關西北資源環境、歷史地理、民族宗教及其他優秀社會科學讀物的出版,推出了《西北通史》、“年報系列叢書”、“博士文叢”、“常青藤文叢”等一批名牌產品,得到了有關專家和讀者的肯定和關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出版社成為反映蘭州大學及西北高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蘭州大學出版社從“學術型、教材型出版社”的總體定位出發,堅持“特色立社,品牌立社,效益立社”,圍繞“建設國內有一定影響力,與蘭州大學地位相匹配,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水平大學出版社”的戰略目標,提出了“明確定位塑特色,優化管理強素質,兩抓一促求效益,營造環境謀發展”的經營思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構建文化型企業和學習型團隊,推行以“兩書兩表一會”為內容的執行型管理模式,加大選題開發力度,強化營銷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社內、校內、省內和國內四大環境,傾力打造精品圖書,提高圖書的綜合質量和市場份額,實現出版社的可持續發展。
蘭州大學出版社將充分利用區域文化信息資源優勢,積極參與現代內容產業的開發,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竭誠為客戶提供各類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提升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出版企業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和版權貿易活動,引進出版高水平的大學及職業教育教材、教學參考書和學術著作,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蘭州大學出版社社長崔明及全體員工向長久以來關心、支持出版社發展的國內外各界朋友及廣大讀者致以誠摯的謝忱和良好的祝愿!我們將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工作,一流的產品,為各級各類學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以及廣大作者和讀者提供全方位的優質出版服務。
網址:http://press.lzu.edu.cn/ E-mail: press@onbook.com.cn
總編辦:0931-8912613
發行部:0931-8617156
國家大學科技園
項目名稱: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項目業主: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政府
項目負責人:王新民 職務:科技局局長
電話:(0931)8910948 傳真:(0931)8910918
郵編:730030
E-mail:ldkjy@lzu.cn
項目背景:
依托研究型大學,建設大學科技園是國家根據當前政治、經濟形式需要而做出的戰略決策,目前全國通過驗收及批準啟動建設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共43家。蘭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大學科技園)于二00二年五月由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批準啟動建設,是我省唯一一家由國家批準建設的大學科技園,也是繼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之后,我省第二個由國家批準的高科技園區。為了確保大學科技園建設的順利進行,促進大學智力資源、信息資源與地方科技需求、經濟發展的相互融合,我區于二00二年九月與蘭州大學及蘭州市科學技術局達成了共建協議,將大學科技資源和地方政府管理資源有效整合,全方位打造大學科技園的孵化功能,迅速凸現大學科技園在促進經濟模式轉變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從而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項目內容:
大學科技園由主園區(窗口區)和專業孵化區組成。主園區地處蘭州大學周邊地帶,計劃用3年(2002—2004年)時間在此建成包括科技園大廈、科技貿易區在內的配套建筑,總建筑面積約10萬多平方米,作為大學科技園的窗口服務區,主要用于研發機構、人才培訓以及工商、稅務、金融、法律、中介、策劃、咨詢等服務,并為知名或大型企業設立窗口和專業研究機構;專業孵化區擬在蘭州市城關區雁灘鄉征地2000畝和蘭州大學榆中校區附近征地1000畝,作為科研成果的中試基地和專業孵化區,計劃用5年(2004—2009年)時間建成10個功能區(即化工園區、新技術和新設備園區、新材料園區、干旱農業生態示范園區、草業園區、軟件電子園區、生物工程技術園區、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區和生活服務園區)。通過以上兩大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大學科技園將在生物工程、生態、環境、中藥研究、干旱農業、污水處理、石油化工、新材料、信息、核技術應用等方面辦出自己的特色,真正體現其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基地的功能。
建設條件:
蘭州大學強大的科研實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城關區政府便捷、暢通的管理與服務,蘭州市科技局對蘭州地區科技資源的開發整合和充分調動,以及國家和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支持,是目前建設大學科技園所具備的最為有利的基礎條件。凡進入蘭大科技園的高科技企業除享受高新技術優惠政策外,還享受以下政策:按區上實得財力第一年返還80%,第二年返還50%,第三年返還30%,第四年返還10%。
投資預算及資金來源:
總投資70億左右,其中:前期開發投資20億,后期開發建設投資據粗算應該在40—50億左右。資金來源是以蘭州大學和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政府為投資主體,先期投資2億元作為前期開發資金,同時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廣泛招商,吸引社會各界投資共同建設。
經濟效益預測:
開發后預計入駐企業可達300—500家,年產值在100—300億,稅收10—30億,可解決就業6—8萬人以上。
項目進展情況:
大學科技園自去年五月開始建設至今,前期籌備工作(管理辦法、優惠政策、基本規劃以及科技園網站等)已基本完成,目前已開始進行項目和企業的調研工作。
合作方式:投資共建、入駐企業、設立窗口、創建研究機構。
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2008年9月10日,蘭州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順利通過工商局的登記注冊,取得了法人營業執照。這標志著我校校辦產業規范化建設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我校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是依據教育部關于高校校辦產業規范化建設的相關指導意見,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精心籌備才注冊成立的。據悉,高校校辦產業規范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改革高校以事業單位法人的身份直接辦企業的做法,重新確立國有經營性資產的責任主體,依法理順高校與企業的產權關系,明確高校企業出資人代表,從而建立起科學、規范的高校產業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