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
蘭州大學圖書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909年2月時的甘肅官立法政學堂閱報室1間、圖書室3間。1913年,甘肅官立法政學堂改稱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此時學校設有圖書保存室、閱書室。1928年,成立蘭州中山大學,同年4月圖書館成立。1929年將貢院“衡鑒堂”作為館舍。1942年10月,甘肅學院將“觀成堂”改建為新館舍。1946年8月,國立蘭州大學成立。1947年上半年,學校改“觀成堂”為書庫,將“至公堂”改為閱覽室(又稱大閱覽室)。至此,原清末甘肅貢院衡鑒堂、觀成堂、至公堂均有了做為圖書館館舍的歷史。1948年,新館舍“積石堂”落成,建筑面積1616平方米。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撰《積石堂記》以志賀。
新中國成立后,蘭州大學圖書館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1954年蘭州大學新校區開工,1956年一期工程完工。圖書館以新建的文科教學樓北端房間作為臨時館舍。1962年底圖書館樓建成啟用,建筑面積7776平方米。1998年5月,香港邵逸夫先生捐助部分款項,清華大學關肇鄴院士設計,教育部批準立項擴建城關校區圖書館,面積達2.2萬平方米;2005年9月建成3.8萬平方米的榆中校區圖書館。至此圖書館總建筑面積達到6萬平方米。建成以來,城關校區圖書館一直是蘭州市、學校的標志性建筑,并于2017年5月被蘭州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筑。
二、業界地位
蘭州大學圖書館是全國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之委員館,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甘肅省中心,CASHL(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西北區域中心,CADAL(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甘肅省服務中心,教育部綜合類查新站,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館單位,中國索引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高校機構知識庫聯盟理事單位,甘肅省情報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甘肅省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甘肅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甘肅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館及秘書處所在館,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大學生閱讀推廣專業委員會委員館,全國醫學文獻檢索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館,全國高等院校醫藥圖書館協會委員館,中華醫學會醫學信息學會甘肅省分會主任委員館,全國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絡省級中心。同時作為蘭州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提供面向創新與應用的全鏈條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亦為中國圖書館學會與甘肅省圖書館學會授予的全國閱讀推廣示范基地與省級閱讀推廣示范基地。
三、發展理念
蘭州大學圖書館將“以職業所積累的智慧提供多樣化、專業化和用戶滿意的服務,融入每一位學生的成才、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和學校各項工作的進步中,實現圖書館的職業價值和社會聲望”作為使命,秉承“專業智慧,細節服務”的館訓,以蘭州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契機,不斷探索和完善具有地域特色與學科優勢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提升面向用戶的文獻資源服務與知識服務能力,成為蘭州大學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的信息支撐平臺、信息素質教育和情報研究咨詢中心、蘭州大學精神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資源與用戶服務
蘭州大學圖書館現有紙質文獻360余萬冊(件),音像資料2000余種,中外文電子數據庫120多個,涵蓋11個學科門類。館藏文獻在文史古籍、自然科學、醫學、外文權威檢索期刊收藏上系統完整,具有特色。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叢書集成、中華文史論叢、中國邊疆叢書和方志叢書,還有較多考古圖籍和金石甲骨文字著述;善本書有《皇明經世文編》等200余種。建成了蘭州大學機構知識庫(IR),開展了“蘭大文庫”、“學位論文”等特色資源建設工作,設立了西北地方邊疆文獻中心?;贑ALIS/CASHL/CADAL平臺開展了資源建設與區域服務推廣。廣泛接受社會捐贈,積極參與國內外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協作共享。全館每周自習區開放時間105小時,借閱工作平均每周93.5小時。設有閱覽室(書庫)24個,讀者閱覽座位7300多席。圖書館空間服務、資源服務、數據服務、培訓服務模式不斷創新,“一小時講座”、“走入學院”、“書香蘭大”、“蘭州大學信息素養大賽”等形成品牌項目。情報研究工作不斷深化,科技查新工作穩步提升,用戶培訓與信息素質教育工作成效顯著。圖書館承擔全校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的整體性規劃以及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形成了全?!皥D書館+學科分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協同保障與服務體系。
五、機構與管理服務
圖書館業務機構設置科學,館員隊伍建設專業化程度高。設有資源建設部、文獻編目部、信息技術部、閱讀推廣一部、閱讀推廣二部、空間服務部、情報研究部(科技查新中心、信息素養教育中心)、特藏服務部與黨政綜合辦公室9個業務部門(中心)?,F有工作人員116人。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實現了從自動化、數字化到智慧化的轉型。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先后引入外文發現系統Summon、RFID系統、門戶網站管理系統、論文管理系統、自建庫管理系統、中文超星發現系統、自助借還系統、入館預約及座位管理預約等。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應用形成了“電子資源管理系統+紙質資源管理系統+資源發現服務”的組合,構建了集中央知識庫、智慧采選平臺、館員智慧服務平臺、讀者智慧應用服務平臺于一體的新一代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圖書館科研氛圍濃厚,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學術著作、學術論文等成果顯著,有力推動了業務轉型與服務提升。
(2022年8月)
蘭州大學檔案館成立于1988年3月,內設綜合管理室、業務指導室兩個科級機構。同時,設有保密檔案室、草業史料館、特藏室和珍貴檔案陳展廳。
現有館庫面積1375M2,館藏檔案近30萬卷(件),共分為4個全宗,包括歷史檔案聯合全宗(1949年以前蘭州大學各個歷史時期的檔案)、甘肅省草原科學生態研究所全宗、蘭州醫學院全宗、蘭州大學全宗。內容涵蓋黨群、行政、教學、科研、基建、外事、財會、出版、聲像、人物、實物等多個門類。
檔案館以“存史資教、為學育人”為己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服務理念,依托豐富的館藏,年均利用人次4000以上,為學校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檔案信息。
蘭州大學博物館于2009年9月,蘭州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正式開館。博物館位于蘭州大學榆中校區,館名由歐陽中石先生題寫。館藏各類藏品逾23萬件,建筑面積為9600平米,展廳面積近5000平米。內設六大基本陳列:蘭州大學校史展、歷史文物展、古生物化石展、動植物標本展、黃河古象廳及民俗廳。
校史展面積1824平米,分為“歷史沿革”與“今日蘭大”兩大展廳,全面反映蘭州大學1909年肇建至今百余年的光輝辦學歷程。歷史文物展面積518平米,展示陶器、青銅器、瓷器及雜器四大類文物,共500余件,其中,素有彩陶之冠美名的甘肅彩陶是文物展的一大亮點。古生物化石展面積518平米,展示各類化石標本100余件。動植物標本展面積1177平米,展示各類動植物標本1000余件。黃河古象廳面積409平米,展示舉世聞名的黃河古象化石骨架模型。民俗廳面積409平米,展示甘肅環縣“道情”皮影及中國巫儺面具。
自開館以來,博物館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一直堅持向全校師生以及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每年接待逾一萬人次觀眾參觀,如新生入校的了解校情活動,以及中小學學生、海內外校友和來校訪問嘉賓的參觀來訪,總體來看,大學生一直是日常參觀的主要群體。博物館還不定期舉辦“中國油畫院寫實油畫邀請展”、“博物館知識普及”、“校園網絡答題”等主題鮮明、形式活潑的臨時展覽及活動,努力踐行著博物館獨特的文化育人功能。博物館也是校內有關專業的教學實踐基地,我們積極與校內各學院開展合作,不斷深化博物館的教育和研究功能。博物館秉承著“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精神,充分發揮著高校博物館的育人功能,已逐漸成為我校發揮文化傳承創新功能的重要載體和文化建設示范作用的重要窗口。